仿古銅瓷器 龍紋罍 款大清雍正年製
古銅彩龍紋罍,造型莊重,紋路清晰,盤口、收頸、寬肩、鼓腹、圈足外撇,肩上兩側設螭龍對耳,以青銅色為地,器身都滿飾立體花紋,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輔以綠松石釉、金銀彩,古樸清麗,仿銅器紋樣的腐蝕間青銅銹色。外底刻陽文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圍方欄。無論造型或顏色均刻意模仿青銅器,達到了使人僅憑肉眼無法辨別是瓷還是銅的地步,這種釉色是雍乾時期的新創釉色。
古銅彩龍紋罍,造型莊重,紋路清晰,盤口、收頸、寬肩、鼓腹、圈足外撇,肩上兩側設螭龍對耳,以青銅色為地,器身都滿飾立體花紋,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輔以綠松石釉、金銀彩,古樸清麗,仿銅器紋樣的腐蝕間青銅銹色。外底刻陽文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圍方欄。無論造型或顏色均刻意模仿青銅器,達到了使人僅憑肉眼無法辨別是瓷還是銅的地步,這種釉色是雍乾時期的新創釉色。
賞瓶形制端穩,呈唇口,束頸,溜肩,腹部飽滿向下漸斂,底承圈足,器表粉彩為飾,以胭脂紅為主色,用色妍麗,口沿作如意紋、頸部繪轉枝番蓮花紋、肩部上緣繪卷草紋、腹部以白底開窗形式繪八吉祥紋、腹部上下緣圈繪吉祥如意花卉紋、圈足外底緣以藍彩回紋為飾,紋飾繁縟滿佈,寓意吉瑞禎祥,整作工藝嫻熟老練,線條曲弧流暢,展現華雅雍容之風采。瓶內及底上松石綠釉,底足內「故宮」二字圓框紅款。
膽瓶形制、直口、隱圈足,口部鍍金裝飾。其製作工序相當繁複:在已經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先以吹釉方式,將洋紅彩釉滿佈為底,晾乾之後,打稿設計圖案,才將稿上的花葉、蝙蝠等…紋飾,以針線勾出,再將勾出的紅釉去掉,再重新上彩繪,並以細針筆在胭脂紅地上錐剔出卷草紋,非常細膩的工藝,口沿的描金,也需要再次入窯燒製,從成型、打樣、錦地、加彩、多次窯爐燒製需耗費極高成本,多次入窯也讓成品率更低。
蓋罐。直口,短頸,豐肩,腹上豐下斂,矮圈足,帶寶珠鈕笠形蓋。罐身與蓋面印紋,蓋子與罐身紋理相對,器施白釉,乳白釉面潔澤溫潤,呈現極美的玉質感,釉面隱有大開片紋。底施滿釉,五支釘,;蓋沿及蓋外緣露胎,胎體為磚紅色。
琺瑯彩菊紋賞瓶需多次入燒,菊瓣紋彩層層立體相疊,色彩層次,鮮明需一層一層繪燒,成本極高。賞瓶瓷胎堅實緻密,釉色瑩白腴潤,形制端穩,呈撇口細長頸,鼓腹、底承圈足,韻致端雅莊秀。外壁施琺瑯彩作繪,筆觸細膩,色彩鮮艷,繪彩菊盛開明艷多姿,綠葉繁生,祥蝶飛至,寓意祥瑞,整觀構圖繁復有序,工藝精良嫻熟,做工考究。菊花象徵長壽,也被文人比喻成隱士。底書「雍正年製」四字青花楷款,外加雙圓圈。 侈口,淺弧形壁,壁面作菊花瓣造型,平底,矮圈足。盤心彩畫五色菊花,菊花象徵長壽,也被文人比喻成隱士。底書「雍正年製」六字青花楷款,外加雙方框。
太白尊,小口微外侈,短頸溜肩,廣腹,形似半圓球,平底凹足。胎質堅白施白釉,以釉裡紅繪卷草龍紋於瓶身,神龍姿態矯健靈動游於卷草紋中,釉色白中泛青,紅彩發色嫩紅富層次變化,釉水瑩潤肥厚,螭龍口銜靈芝一對,寓意螭龍獻壽。器腹淺劃三組暗花團螭紋,底足施「大清康熙年製」楷體款。圈內施白釉。底款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其款字筆筆有神,頓挫皆見章法,青花發色濃豔翠藍。
高足蓋碗,侈口窄唇,深弧壁,高圈足中空,頂蓋帶鏤空鳥形鈕,全器內外通施釉,釉色甜白,以釉上紅彩為飾。碗口沿飾如意雲紋邊一周,碗身及蓋外壁各以紅綵繪有一對五爪翼龍,一前一後,大步奔行飛舞,雙龍之前各繪有一珠,是為雙龍戲珠;隙地加飾火焰雲紋;高足蓋碗一般使用於宗教儀禮當中,成為像神供奉的聖物,通常用於盛裝鮮奶、酥油、青稞酒、清水等供品。從古代畫作中,高足碗類型的器皿也是桌上盛放果子、饅頭等的容器,有的捧果子的侍者手上所執容器也作高足碗式,利於持握。
細頸瓶器形高雅精緻,高度不足一掌幅,利於上手把玩,其體油潤糯白,侈口、細頸、溜肩、球形腹、玉璧底。內外施白釉。腹部的主題圖案為螭龍口銜靈芝,靈芝即仙草,寓意螭龍獻壽。神龍姿態矯健靈動,紅彩鮮嫩富層次變化,底足為玉璧底,圈內施白釉。底款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青花發色濃豔,疑似珠明料的翠毛藍。
紅釉結晶斑建窯,是在紅釉盞上先過釉,然後採用點滴鉛白成斑點狀,再入窯燒製。 盏口外撇,腹部較長,帶有弧度,弧壁線條流暢,淺圈足,底款竹刀雕「御供」二字,造型古樸渾厚,釉層凝厚飽滿,灑落有結晶斑窯變釉,清淡含蓄、洗練悠遠。
觀音瓶侈口,寬頸,圓肩,碩腹,順著線條而下腹部內收,至足稍向外伸延,器內施白釉,器表施銅紅釉,釉色紅,釉質凝厚、色澤鮮艷,呈現強烈的鏡光,器底施白釉,足底露胎。底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銅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以高溫還原焰燒成,容易受火焰的影響而成各種變化,能有如此紅豔的發色,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