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名家 水墨指畫 鏡心 雨雪霏霏 龔繼先 己巳年 1989
水墨成於紙本,指繪枝幹蜿蜒,風姿古樸幽雅,敷色穠麗,構圖留白巧妙,予人雋雅淡然之感。畫面中以墨線勾勒出枝幹的挺拔與曲折,枝上結實纍纍的果實呈現出黑黃斑駁的肌理,彷彿讓人感受到果實的沉甸與成熟,極具觸感。龔繼先運用指腹拍擦、指尖點壓,讓果實表皮產生斑點的肌理變化,使畫面更具層次與生命力。墨色層疊卻不混濁,反而在濃淡乾濕之間取得了完美的節奏,顯示他對墨性與指法的極高掌握
水墨成於紙本,指繪枝幹蜿蜒,風姿古樸幽雅,敷色穠麗,構圖留白巧妙,予人雋雅淡然之感。畫面中以墨線勾勒出枝幹的挺拔與曲折,枝上結實纍纍的果實呈現出黑黃斑駁的肌理,彷彿讓人感受到果實的沉甸與成熟,極具觸感。龔繼先運用指腹拍擦、指尖點壓,讓果實表皮產生斑點的肌理變化,使畫面更具層次與生命力。墨色層疊卻不混濁,反而在濃淡乾濕之間取得了完美的節奏,顯示他對墨性與指法的極高掌握
水墨設色紙本,指繪葫蘆藤蔓,葉片濃淡相宜,葫蘆形態不一,於明麗色彩間,枝條蜿蜒、果實垂掛,展現出生命的厚重與秋實的圓滿,呈現春華秋實之象。畫家以指為筆,以指蓄墨施墨,筆力遒勁,既有書寫的節奏感,也呼應了中國畫中的「陰陽虛實」與筆墨節奏之道。將自然生機與藝術韻味融於一紙,盡顯寫意之妙,作品融雄渾於簡靜之中,得平淡天真之趣,灑脫典雅,古拙樸茂。畫左上的書法提字「春華秋實」,看似文意簡潔,實則頗有氣韻之意,與畫面意境呼應,使觀者在觀賞畫作的同時也能品味文字的韻味。
此轉心瓶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其中配以內膽;外壁通體以洋彩繪製紋飾。轉心瓶上部為口頸部,撇口,束頸,下外撇;口沿、頸部正中弦紋、及頸足處皆有加金,口沿下繪如意云一周,頸外飾以胭脂紅料彩繪卷草紋為地,洋彩纏枝寶相花,兩側貼塑魑龍耳,雕琢細膩生動,施褐彩為地,上描金勾勒。轉心瓶中部通體繪飾黃地洋彩纏枝西番蓮花,中部飾四幅圓形開光褐彩加金鏤雕團螭紋,施彩敷色妍麗華美。
罐口微撇,圓口短頸,器身上斂下碩,鼓腹扁圓飽滿,平底,矮圈足,帶蓋。面施青花五彩,罐腹五彩繪有一對穿蓮龍紋祥龍身姿矯健,周圍滿佈纏枝花卉紋,刻畫細膩生動,底邊一周畫雙層蓮瓣紋。器內白釉無紋,器蓋飾纏枝枝花卉紋,蓋上安圓鈕。罐器青花釉色濃豔,多處帶褐黃、鐵褐疵斑。胎骨勻厚,圈足露白胎,質堅細膩,略帶鐵質斑點,胎釉一線呈淡橘紅色。器底直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
爐口折沿圓唇,直短頸,下腹圓鼓。頸中部粘燒長方形沖天耳,與唇口相接,高出口沿寸餘,沖天耳中空,其內粘燒細長附耳,連接肩部與唇口,以為固,亦增加雙耳層次感,在鈞窯爐中頗為少見。頸及腹部採用貼塑技法裝飾,下腹部貼圓形鋪首,腹下置露胎三足,短小敦實。整體施天藍釉,釉面肥厚瑩潤,局部泛出玫瑰色紫紅斑塊,工藝頗為精細。
橢圓盤胎質密緻,邊口沿微微脫口露白,有生動的層次感;盤中貼塑露胎雙魚,對背雙向,立鰭剪尾造型生動,眼大富有生命力,呈雙魚狀花圈,施青釉,釉色溫潤如玉,呈現寶石般的光彩,底部帶款。橘吉於1752年創立於江戶時代的京都地區,歷經超過270年歲月。京都曾有長達約1000年的期間為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自古以來脈脈相傳的傳統與文化,仍深植於現在生活中,是一處相當獨特的地方。而橘吉就在這樣的環境裡,講究每一個細節,精心製作創作陶瓷器,持續支持日本優雅的和食文化,長年受到許多人的愛用,一路成長至今成為日本第一的日式餐具品牌。
日本年代物老物件,橘吉煎茶杯,杯內外手繪花卉紋飾,畫工精細,畫面精美,設色淡雅,瓷質細膩,釉水溫潤開片,底部帶手寫橘吉款。橘吉於1752年創立於江戶時代的京都地區,歷經超過270年歲月。京都曾有長達約1000年的期間為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自古以來脈脈相傳的傳統與文化,仍深植於現在生活中,是一處相當獨特的地方。而橘吉就在這樣的環境裡,講究每一個細節,精心製作創作陶瓷器,持續支持日本優雅的和食文化,長年受到許多人的愛用,一路成長至今成為日本第一的日式餐具品牌。
波斯人壁掛手打銅盤的原因與其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傳統的波斯銅器製作技藝可以追溯到14至15世紀。這些銅盤的製作過程不需要模具或圖紙,工匠會根據器物形狀裁剪銅皮,並透過成千上萬次的捶打使其成型。完整的製作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完成。這款銅盤具有浮雕或鏨刻裝飾,中央部分刻有一隻長尾鳥停歇在枝上,周圍環繞著細緻的花卉浮雕。這種風格在19至20世紀的波斯或鄰近地區的金屬工藝品中十分常見。
這是一幅由楊雲兵2006所創作的油畫,題為《完美女人》。畫中的女性神似呂秀齡,以逼真的細節和溫暖的色調呈現出來。她坐在一個柔軟的表面上,膝蓋微微彎曲,身上披著一塊金黃色的布料,展現出自然和自信的姿態。她的長髮流淌在肩膀上,右手輕撫髮絲,眼神凝視前方,透露出一種冷靜和沉思的神情。背景是深色的,突出了女性的光滑肌膚和柔和輪廓,使整幅畫面充滿了平靜和柔美的氛圍。畫家細膩的筆觸和色彩運用,恰到好處地展示了女性的美麗與力量。(購於拓樸藝術)
這是一塊彩繪玻璃,是法蘭克·洛伊·萊特的”Autumn-Sumac”「秋日漆樹」設計的複製品。最初的設計是為伊利諾伊州斯Dana-Thomas-House(丹娜-托馬斯故居)創作的,原件是一扇窗,萊特大師以抽象的形式展現融合了秋日的色彩和當地草原漆樹的意象。玻璃上濃鬱的琥珀色和綠色賦予了作品秋意盎然的氛圍。最初的窗戶是位於故居接待廳的一對窗戶之一。以當地漆樹植物的抽象形象為特色。該面板的特點是幾何圖案和溫暖的琥珀色和綠色,喚起秋天的感覺。Frank Lloyd Wright因將彩色玻璃融入其建築而聞名,他將窗戶視為其有機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