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老鐵壺 銅蓋 櫻花紋 日俄戰爭 凱旋紀念鐵壺 1905

日本京都老鐵壺 銅蓋 櫻花紋 日俄戰爭 凱旋紀念鐵壺 1905(明治38年)
凱旋紀念壺是一件兼具工藝美感與紀念日俄戰爭勝利的歷史意涵的收藏品。主體為鑄鐵,壺身以岩肌為底,呈橢圓鼓腹狀,重心低穩,給人一種沉靜厚重的感覺。表面粗獷樸拙,顯示出鑄鐵的原始肌理之美,並透出歲月痕跡。兩側以浮雕技法呈現櫻花圖及凱旋紀念,花瓣層疊細膩,既有春日柔美,也象徵凱旋與祝福,古雅沉穩。櫻花在日本文化中象徵「短暫而美麗的人生」、「凱旋與祝福」。銅蓋配以銀花摘,常見於明治至昭和時期的高級京都鐵壺,銅質可避免由於蒸汽而生鏽的麻煩;銀花摘花形鈕,圓潤挺拔,如蓮蕊綻放,雅致點睛,更添精緻細節。銅蓋配以提樑線條舒展,氣韻流暢,與壺身比例協調。全作工藝精良細緻,嚴謹老練,比例端莊,風采雋永典雅。
日俄戰爭是二十世紀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在國際政治史、軍事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日俄戰爭改變了二十世紀初遠東地區的權力平衡,日本經此一役,其民族自信和軍國主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除了對二十世紀初遠束的國際政治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也為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美太平洋戰爭埋下了隱患。
日本鐵壺最早可追溯至日本江戶時期,鐵壺主要分為兩類:南部鐵壺和京都鐵壺(亦稱關西鐵壺)。簡單的區分就是南部鐵壺能看見的材質只有鐵,京都鐵壺會有鎏金、銅材質的壺蓋,壺鈕有造型裝飾。日本老鐵壺在「二戰」之前便停止生產,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資源匱乏而實施了極端的物資動員政策,其中包括將民間的家用金屬器具(如鐵壺、鍋具、銅器等)徵收並熔化,用以製造武器與軍需品。能流傳到現在的凱旋紀念鐵壺,已難得一見。
日俄兩國矛盾可追溯到甲午戰爭,公元1894-1895年所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俄國聯合德、法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隨後又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給日俄衝突埋下了隱患。八國聯軍期間,俄國以保設中東鐵路為由,佔領了東三省全境。中俄經過多次交涉,於公元1902年4月8日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東三省歸還中國,俄軍在18個月内分三期全部撤回。公元1903年4月,俄國在第二期撤兵期限到時,不僅不撤,反而又達約增兵,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拒俄運動,也激化了日俄在中國東北的矛盾,加上日俄兩國在朝鮮上的競爭日益加劇,最終在公元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
不含提把尺寸約:14.8 x 17.2 x 15 cm
- 細膩雅致的摘鈕,在小小的摘鈕上下的功夫了得
- 「壺臍」於壺底的鑄鐵灌注孔,與透氣孔
- 堂號
延伸閱讀:
老鐵壺收藏價值在於純手作
日本老鐵壺收藏入門
鐵壺各部位的名稱叫法
鑑別鐵壺的好壞從這12個地方著手,建議收藏
日俄戰爭:20世紀首次的國家總動員戰,日本打敗大國的原因及對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