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件 銅 唐風 五花馬 銅雕
老件 銅 唐風 五花馬 銅雕
五花馬立像,以精銅鑄造,打磨精細,包漿淳厚。馬形高體大,頭小、臀圓、短尾。膘肥體壯,馬頭微抬,馬嘴微張,雙耳豎立,雙目炯炯有神。四足挺立在踏板上,前腿站的筆直,後腿穩健有力,馬面鬃毛修成劉海式,馬鬃修剪成五花式,馬尾經過精心的梳理、打結、翹尾,英氣勃勃,高聳的頸項,神氣十足,體態豐腴,健壯有力,鞍轡裝飾華麗,馬鞍絨毯障泥垂至腹下。情狀生動栩栩,運藝精熟老練,韻致清古典雅。
尺寸約:49.4 x 43.2 x 22.8 cm
重8.3kg
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人愛馬,精心地打扮自己的坐騎,將馬鬃剪瓣就是唐朝流行的一種飾馬方式,流行的時尚樣式,也是良馬和等級的體現,唐墓出土的馬俑有一花、二花和三花馬。在唐白居易詩中就有“風箋書五色,馬鬃剪三花”的詩句;“紫髯胡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是唐代詩人岑參對三花馬的描述。
突厥馬是唐朝馬的主要來源。突厥和唐王朝關係密切,他們通過貿易、進貢或饋贈等方式,把優良品種的馬連帶馬鬃剪花的習俗都傳入了唐朝。
“唐代邊地所進良馬,由尚乘局在馬身印以三花、「飛」「鳳」之字。又崇尚與馬剪鬃為飾,剪馬鬃為三辮者,稱三花馬;五辮者稱五花馬。見《新唐書·百官志二》”
唐代所謂“三花馬”,是指將馬鬃精心修剪出三縷堞垛狀鬃毛,也叫“三鬃馬”。當然,也有剪成一花、二花的。它既是一種時尚,也是區分馬匹等級和貴族身份的一個重要標誌。
唐代之三花馬,是從北方突厥引進的,是當時的名貴馬種。三花馬代表了最高貴的級別,被指定為御馬。
根據專家的研究,把馬鬃修剪成鋸齒狀雉堞的傳統最初可能源於伊朗地區,因為在中亞和粟特金銀器紋飾中有騎三花馬的武士形象。另外,考古學者在新疆、西伯利亞米努辛斯克附近及勒那河上游希什基諾附近突厥人岩畫、楚雷什曼河畔庫德爾格突厥(5-7世紀)墓地也都有發現三花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