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書畫
  • 陶瓷
  • 雕塑
  • 金銅器
  • 玉石
  • Contacts
  • Home
  • 書畫
  • 陶瓷
  • 雕塑
  • 金銅器
  • 玉石
  • Contacts
  • Home
  • 書畫
  • 陶瓷
  • 雕塑
  • 金銅器
  • 玉石
  • Contacts
  • Home
  • 書畫
  • 陶瓷
  • 雕塑
  • 金銅器
  • 玉石
  • Contacts

Categories

玉石

老件 藏傳 鎏金佛 文殊菩薩造像(裝藏) 

金銅器

當代名家 銅雕上彩 情感的昇華 Emotion Sublimation 陳煥禎 2014

雕塑

陶瓷

日本名家 油畫畫布 裸臥女 10F 小磯良平 Rkoiso 1991

書畫

Contact Info

service@collect.tw
negcch@gmail.com

https://line.me/ti/p/76NLfoMw3C

Folow Us

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Home 陶瓷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16 6 月, 2024 陶瓷 by Jason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八稜蛋殼瓷賞碗胎體厚度在1mm以內,胎質晶瑩剔透具透光性,薄似蟬翼,釉面溫潤如玉,輕若浮雲。輕巧秀麗,做工精緻,透光性好,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一。配合細膩的人文工筆繪泛舟山水圖,碗底以藍料彩繪龍紋,清透感較青花更有一番趣味。

薄胎瓷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和變形。製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景德鎮生產的薄胎瓷器,更是聲名遠揚,現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友人把製作薄胎瓷器的技藝,稱之為“神技”,把薄胎瓷器譽之為“天上才有的珍品。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胎質細緻薄透,口沿為芒口,應為胎身過於輕薄,故須採用覆燒。

尺寸約:24.2 X 24.6 X 10.8 cm

參考資料


薄胎瓷 蛋殼瓷
39
Share article:
早期水墨 立軸 九神仙魚 常久有餘 款不識
古陶瓷 釉裡紅 康熙紅釉瓶 觀音尊 款大清康熙年製

Related Posts

17 5 月, 2024 金銅

老件 銅雕 馬踏飛燕 銅奔馬 天馬行空

17 5 月, 2024 金銅

老件 銅雕 馬踏飛燕 銅奔馬 天馬行空

銅馬體態健美,昂首揚尾,三足騰空,右後足踏在一隻飛鳥的背上,飛鳥展翅欲飛、驚愕回首的瞬間。這一構思巧妙而科學,整體的支撐點很小,但重心穩定,呈現出工藝製作者的巧思。馬蹄輕快,馬尾飄逸,恰似天馬行空,足下燕不絕其重而掠其快,更增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恰似天馬行空。

Read More
5 7 月, 2022 金銅

清代 銅佛 慈濟宮 保生大帝造像

5 7 月, 2022 金銅

清代 銅佛 慈濟宮 保生大帝造像

慈濟宮保生大帝造像,銅質鑄造,臉龐豐盈,眉眼清秀,身穿長袍,神態安然,雙手置膝施法印,正襟危坐於龍椅,雙足踩於猛虎背上,氣勢威風凜然,工藝精良,形神畢肖,予人正直忠厚、誠信慈悲之感。保生大帝的神像常被塑成有虎為伴或以騎虎姿態出現虎,相傳有一隻猛虎常常在山...

Read More
Recent Posts
  • 日本名家 豇豆紅 辰砂茶盞 山字款
    日本名家 豇豆紅 辰砂茶盞 山字款
    6 8 月, 2025
  • 早期名家陶藝 柴燒 鈞釉 三足爐 邢國政
    早期名家陶藝 柴燒 鈞釉 三足爐 邢國政
    25 7 月, 2025
  • 日本青瓷 靜水流光 圓腹如意 雙魚耳瓶
    日本青瓷 靜水流光 圓腹如意 雙魚耳瓶
    25 7 月, 2025
Featured image: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Interested in the collection?

Connect with us
標籤
乾隆 五彩 人體 仕女 佛像 呂月華 天球瓶 天青釉 定窯 工筆 康熙 建盞 張大千 戒指 日本瓷 木雕 水墨 汝窯 油畫 版畫 玉石 琺瑯彩 瓶 粉彩 紅釉 絞胎 綠釉 繪畫 翡翠 茶壺 裸女 轉心瓶 釉裡紅 鈞窯 銅雕 陳煥禎 陶瓷 雍正 雕塑 青瓷 青花 青釉 高麗瓷 鬥彩 黃釉
Featured author image: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鵲遊居主人

Featured author signature: 早期 景德鎮製 手繪 薄胎瓷 蛋殼瓷 泛舟山水圖 八稜賞碗

Hi! I`m an authtor of this blog. Share my collectibles & story behind!

器物無聲 卻能動人 願有緣人共享交流~

分享藝術品 背後的文化、故事~

Cont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