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瓷 靜水流光 圓腹如意 雙魚耳瓶

日本青瓷 靜水流光 圓腹如意 雙魚耳瓶
魚耳瓶身線條圓潤,口外侈,直頸碩腹,雙如意魚形耳,整體造型以豐滿圓鼓的腹部為主,彷彿一個飽滿的水滴,給人穩重典雅的感覺。頸部修長細緻,與厚實的腹部形成對比,展現優雅的比例。瓶口外緣大幅張開,呈現喇叭狀,有利於插花,也彰顯外放的氣韻。頸部兩側鑲嵌魚形耳飾。魚耳多為象徵吉祥、富貴,也有動態的裝飾感,成為瓶身的視覺焦點。表面施以均勻而細膩的青瓷釉,色澤溫潤通透,光澤柔和勻淨,略帶冰藍色調如靜水流光,展現東方寧靜與素雅的美學。瓶底微微外撇,讓整體顯得更穩定,也增添層次感。
此瓶以簡潔、對稱的造型配合極具特色的魚耳與柔和的青瓷色,體現了日本對傳統美學的追求及對侘寂、雅致之美的詮釋。。日本青瓷源自中國龍泉窯技術,在日本被視為高雅茶道器物,在日本茶道美學中,魚耳瓶常被用於插花,強調自然、野趣與季節感。
此類魚耳瓶在日本茶道中極受推崇,尤其是南宋龍泉窯風格的青瓷作品。德川美術館與靜嘉堂文庫皆藏有類似的青瓷魚耳瓶,被視為茶道具中的頂級器物。千利休曾以「砧」命名開片青瓷瓶,象徵打布聲與器物裂紋的共鳴,成為茶道美學的代表。本魚耳瓶與中國傳統圓筒形腹雙耳瓶,在造型上最大的不同,是飽滿的球形腹與流暢的側線,有種打破除統,令人耳目新的獨特美感。
,,
尺寸約:D17 H25 cm
🏺 中國 vs 日本 魚耳瓶比較表
項目 | 中國魚耳瓶(龍泉窯) | 日本魚耳瓶(茶道器物) |
---|---|---|
起源時代 | 南宋至元(13–14世紀) | 江戶時代以來收藏與命名,源自南宋傳世品 |
代表窯系 | 龍泉窯 | 多為龍泉窯傳入日本,或仿官窯風格 |
造型特色 | 紙槌瓶形,瓶頸兩側貼魚形耳,魚形肥厚、鱗片清晰 | 砧形花器,瓶身高大,魚耳雄偉,常見開片與貫入紋 |
釉色風格 | 粉青、梅子青、豆青等,釉厚如堆脂,質感如玉 | 冰裂開片釉,厚釉層次分明,偏好侘寂之美 |
文化意涵 | 魚耳象徵富饒、魚龍化龍之意,與「鯉魚躍龍門」相關 | 魚耳與砧形瓶結合,象徵打布聲與詩意(白居易《聞夜砧》) |
用途 | 多為觀賞器或祭祀器,也見於貿易瓷 | 茶道插花器,強調季節感與野趣,襯托掛軸與花卉 |
代表作品 | 故宮龍泉青瓷魚耳瓶、高28.5cm | 靜嘉堂文庫「砧青瓷」、德川美術館鯱耳花生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