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雕刻家 銅雕 裸女之三(洗頭) 陳夏雨 1947

前輩雕刻家 銅雕 裸女之三(洗頭) 陳夏雨 1947
台中龍井人,1933年17歲時隨三舅赴日學習攝影,後因身體不適,返臺休養。此時被舅父自日本帶回的祖父雕像(雕塑家堀進二製作)所感動,引發對雕塑的興趣,啟發陳夏雨到日本學習雕塑的決心。18歲再度赴日學雕塑,透過雕塑界前輩白井保春的介紹,投入在人體創作為主的帝國藝院員藤井浩佑(1882-1958)門下學習雕塑,希望從事「真正的創作 」,藤井對雕塑的觀念,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去觀察、體會與探索,強調以精神為主的造形內涵,雕塑由形體搭起,人由精神建構而成,影響陳夏雨極深。
陳夏雨在藤井工作室時,歷經了紮實的學徒階段,並在短短三年內成為連年得獎的明日之星,於1938-1940年接連三年入選「新文展」(前身為帝展),1938《裸婦》、1939《髮》、1940《浴後》。1941年獲得「免審查」殊榮(「免審查」是日本藝術展覽界的一個極特殊的制度。當參展者連續幾年都入選,水準達到一個高度時,就給予「免審查」資格,往後皆可直接展,無需經過審委審查,以示尊重。),為台灣唯一獲此資格的雕塑家。同年入選日本「雕塑家協會展」,獲得「協會賞」並被推薦為會員。1945年參展第一屆「日展」及巴西國際展。
1946返台後,受聘為「全省美展」評審委員,並任教於台中師範學校(今台中教育大學)。但1947年遇228屠殺事件後,台中師範整個學校被陳儀政府以被共產黨滲透為由,勒令解散,全體教職員生統統解職重來。陳夏雨就再也沒有正式的工作,生活現實丕變,從此深居簡出於自宅與工作室幾十餘年,專注埋首創作,幾乎很少與外界來往,也不為自己舉辦個展。他的作品極少拿出來參展或開個展,一生只被動的展過兩次,更不要說出售作品了。1979在台中及台北,舉辦生平第一個展覽「雕塑小品展」(為慶祝台中建府九十週年舉辦)。唯二的展覽於1997,在誠品一再懇請下,於誠品畫廊舉辦的「陳夏雨作品展」。誠品老闆吳清友先生十分喜愛陳夏雨的作品,台北松菸園區的誠品行旅大廳,放置許多陳的作品,1994年,吳清友也曾牽成委託知名建築師王大閎,為陳夏雨設計新居。
陳夏雨在第一次入選新文展時,被雕塑界前輩白井保春譽為黃土水的後繼者。陳夏雨在日治時期即享有盛名。陳夏雨比台灣現代彫塑先驅者黃土水(1895-1930)小二十歲,可謂台灣彫塑界第二代。日本時期臺灣的地方人士,格外重視和日本人競賽的勝負輸贏,並視為爭取台灣人尊嚴的關鍵時刻,經常透過各種方式贊助、轉介並竭盡所能提供藝術家無虞的創作環境。陳夏雨赴日榮獲藝術大獎,在台的文藝推動者、贊助者無不一感到振奮,更為藝術家組織後援會。陳夏雨曾是大稻埕「山水亭」台菜館老闆王井泉的知交,而每當他返回臺中,也必定拜訪中央書局當時的經理張星建。張是一位熱情的藝文支持者,呂赫若曾形容他為「台灣文化界的綠洲」,除了協助陳夏雨安排塑像工作,請託雕塑楊肇嘉的肖像(1940年),張星建甚至媒妁當時擔任書店會計的施桂雲,而後陳、施兩人同結連理,婚後返回日本生活。
台灣前輩雕塑家陳夏雨的雕塑作品古典安定、細膩講究,追求內歛精神的傳達,也被喻為雕塑界的詩人。
尺寸約:20.3 x 20 x 18.5 cm
材質:銅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