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 青瓷 金絲鐵線 哥釉膽瓶

古陶瓷 青瓷 金絲鐵線 哥釉膽瓶
膽瓶,型如懸膽而得名,器形古樸敦厚。頸長口小,口沿尖窄,器頸轉折柔潤修長,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簡潔流暢,矮圈足。全器施灰青色釉,釉質溫潤,沉厚細膩,釉面泛酥油光,如同凝脂,開片間不規則的細紋密佈,呈自然分布黑色與淺褐網絡的「金絲鐵線」現象。足緣一周無釉作暗褐色。膽瓶是文人書桌花器。恬靜優雅,特別適合於清供單枝長莖花草,宋元文人常作詠膽瓶盛花的情景,如元代許有壬詩:「膽瓶花落硯池香」,而臥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增加了膽瓶的文化蘊涵。燒製於唐代至清中晚期,流行於宋代,由於膽瓶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宋官窯是朝廷開設的窯場,是指朝廷開設的窯場。因此,徵集全國頂尖的窯師,汝窯、哥窯的高手也在其中。所以,風格自然接近,有「汝官不分」、「官哥不分」之說。前人論宋代五大名窯:「雨過天青話汝窯,如冰似玉品官窯,金絲鐵線論哥窯,夕陽紫翠賞鈞窯,潔白無瑕鑑定窯。」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
金絲鐵線「金絲鐵線」其實是經過多年時間後,瓷器裂縫自然老化後的樣子。其中較粗疏的黑色裂紋與細密的茶黃色裂紋的成因,一次出窯降溫時以草木灰擦拭滲入裂縫,因此呈黑色墨線、二次開片裂淺,隨時間氧化與水塵垢沁入,裂縫呈現黃褐色。金絲鐵線的現象,新的開片的則無色。
尺寸約:11.1 x 11.1 x 19.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