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陶瓷

16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早期 名家德化白瓷 如意觀音造像 陳引瑞

觀音菩薩塑像通體施白釉像,白瓷胎體緻密,釉面瑩潤。為漢傳佛教造像,頭梳漢地女子髮式,發辨披於兩肩。寬額豐頤,眼瞼低垂,目光下斂,神情沉靜,面容祥和,身著衲衣,衣裙極富層次質感,紋裡流暢,自然垂落,胸前飾瓔珞。右手撫膝,左手持如意,左腿橫盤,右腿支起,自在坐於台,神態安詳豐腴,韻致莊雅雋秀,顯現大自在相。背款「陳引端」。

16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明治時期 日本 九谷燒 山水花鳥圖 彩色金襴手 賞瓶

盤口,直頸直腹,撇足,全器由瓶頸、圓腹、三圈梯形底足組成。所繪山水花鳥色彩飽滿艷麗,的九谷燒,濃烈豐潤的山水花鳥彩繪中間,開窗遍覽各名勝古蹟。華麗的彩繪是九谷燒最大的特徵。「彩色金襴手」技法,在九谷五彩(綠・黃・紫・紺青・赤)」的基礎上,又拓展出更豐富的色系,細膩地使用中間色及金彩,讓瓷器上花鳥風月的彩繪更加地精緻生動。

15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日本早期 赤繪金襴手 珊瑚紅地 釉裡金彩 過墻 纏枝花卉碗

日本瓷器之背景塗以紅色釉料,故稱「赤繪」。再搭配金箔或漆金裝飾,這樣的赤繪方式又稱之為「金襴手」。在赤繪瓷胎上貼上金箔,然後施透明釉燒製,綻放著豪華優美的光輝。釉裡金彩通過透明釉面,形似織金錦緞金光閃閃,產生一種深厚的色澤。雖燒製比平時更費時費力,但華麗的光彩卻非同一般。

15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當代景德鎮彩瓷 詩書畫印 小口瓶

「小口瓶」是種散發中國傳統陶藝之美的陶瓶,大肚小口,被視為聚財納福的吉祥物,但其製作困難,價值不斐。在拉坯過程不僅需一氣呵成收口,燒窯時加溫需慢,太快一不小心即會因小口而造成作品爆裂失敗,製作難度頗高,

15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影青釉 劃花 鳳穿花 賞碗 一對

賞碗形制端正,胎薄施影青釉,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內外劃鳳穿花紋,刻劃線條的起頓銜接飄逸自然,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隱約映見。以墊餅的墊燒,胎土細潔,墊燒處多有褐色色斑。

15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吉州窯 黑釉 木葉茶盞

賞碗形制端正,面施黑釉,釉面光潤,發色均勻,碗內以葉紋為飾,葉紋清晰,底承圈足露胎,工藝老練,韻致清雅雋永。先於坯體上施含氧化鐵的黑褐色底釉,後將處理過、沾染含鐵較低的褐黃釉之木葉貼著於黑釉之上,高溫鍛燒一次燒成,

14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灰白釉 弦紋 八方貫耳瓶

此瓶做八棱狀,撇口束頸,垂腹下接八方足,頸部左右裝飾貫耳,器身起棱,外壁自下而上分為四節,造型端莊。扁圓形,直口,短頸,雙貫耳、垂腹,外撇圈足。全器釉厚潤如堆脂,閃爍油光,呈灰青色,釉面有深淺色開片紋。

14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五彩 三顧茅廬 觀音瓶

賞瓶瓷胎縝密,通體白釉五彩裝飾。形制呈撇口、直頸,肩部挺拔向下漸收,面施五彩,色彩明艷悅目,繪作三顧茅廬典故,人物情狀生動,豐富多變,工藝嫻熟暢練,韻致莊秀典雅。康熙五彩由於色彩極其豐富,實際上是多彩的代稱,一般都是色彩鮮明,光澤透澈明亮,並由於燒造溫度比明代五彩及後來的粉彩要高,讓其透明感亦較強,給人以艷麗、堅硬的感覺,因而康熙五彩又有“硬彩“之稱。在鑑賞時亦可根據上面的色彩判別康熙五彩的燒造溫度是否合適,如發現瓷器表面有流彩,表明彩燒溫度過高,若彩色光澤不足,則表明彩燒溫度較低。

14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建盞 兔毫天目盞

天目茶盞胎體厚實,斂口外壁流釉,近圈足處自然垂流呈滴珠狀,外壁近足三分之一處無施釉,釉色烏黑油潤厚重,帶有金屬的光澤,由內而外析出兔毫斑紋,形狀細長似毫毛,分佈勻稱和諧,形制素雅,韻致清雅雋逸。圈足齊整乾爽,落款”寶”字,字跡瀟灑飄逸,露胎處流露自然火石紅痕跡。古樸深沉內斂的風格。

14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陶瓷名家 羅漢 泥人 陳慶良 1984

羅漢坐像,袒露瘦骨嶙峋眉鬚濃茂,睜一眼閉一眼,一派仙風道骨之貌,略微側首,小憩於奇岩上。左手撐足,右手摳足,呈翹腳姿勢,體態刻畫甚為生動,並著以寬袍,衣著皺摺自然垂瀉。整制刻畫神韻精巧而傳神,工藝精熟高妙,刻畫傳神,嫻熟暢練,精彩絕倫,韻致瀟灑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