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陶瓷

8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汝窯 青釉 仿青銅弦紋雙耳壺

宋徽宗曾燒造諸多汝、官窯器形類似青銅器,作為替代銅製的祭祀禮器;宋代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龍泉窯等多有燒製,祭祀用禮器含有尊貴與傳承的一面;本壺形與西周-楊姞壺、春秋-噩侯壺極為相近。洗口,直長頸,溜肩,鼓腹,圈足,以三支釘墊燒,瓶體環繞三道凸弦紋,壺頸部兩側獸銜環耳,簡化青銅器器身紋樣及獸首銜環,造型雋永古樸。

7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粉彩 蟠桃天球瓶 款大清乾隆年製

粉彩九桃天球瓶,瓷胎瓶身,直口,長頸,寬圓肩,大圓腹,矮圈足。作品胎質潔白,釉質粉潤如雪,足緣露胎,呈白色。底部為粉彩蟠桃天球瓶,直口,長頸,寬圓肩,腹部飽滿渾圓,矮圈足。胎質純白勻淨,釉質粉潤如雪,釉層肥腴瑩潤,以粉彩繪桃樹一株,桃枝遒勁盤亙延伸至瓶頸,綠葉濃淡深淺,相背陰陽,枝頭碩桃累累,果實飽滿,枝梢點綴或粉或白的桃花。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開,皆具冰清玉潤之質,迴風舞雪之姿。樹葉陰陽向背,葉片纖細柔和,多轉折捲曲,枝幹穿插交錯,虛實得當,疏密有致,桃樹之旁依偎月季一株,更顯謙遜不爭之德。色彩柔麗,圖案精美。葉片、枝幹和圓形桃果看似隨意組合,實則匠心獨具,點、線、面相互穿插交錯,畫面構思巧妙,耐人尋味。瓶體胎質堅實,白釉如脂,足緣露胎,呈白色,底書「大清乾隆年製」青花三行篆款。

7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青花釉裡紅 桃蝠紋橄欖瓶 款大清雍正年製

橄欖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撇足,形似橄欖。為清代流行器形,始創於順治朝,雍正朝最為流行、常見於乾隆朝。康熙橄欖瓶頸部較細長,乾隆的腹部較為圓潤,雍正的比例則最為勻稱,線條最顯秀雅,在各式橄欖瓶中以婀娜嫵媚所見長。寓意「福壽雙全」、「長長久久」、「五福獻壽」、「吉祥如意」

7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洋彩鏤雕 月月報喜 時時報喜 雙龍耳轉心瓶一對 款大清乾隆年製 之一

轉心瓶集洋彩、軋道、鏤雕,轉心等多種工藝,瓶分內、外兩層,「內膽」上部外露,藏於外瓶內,手握頸部可旋轉,作撇口,頸部安雙耳,折肩筒腹,底承圈足;「外瓶」面施粉彩繪卷草花卉紋飾。外層鏤空雕作雙龍搶珠,內膽通景繪製十二隻喜鵲立於梅樹,喜鵲象徵喜上眉梢,月月報喜 時時報喜

1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官窯 冰裂紋米黃釉青瓷 五足水仙盆

五足水仙盆整件器物製作規整,造型端莊典雅,比例得當,線條流暢優美。圓唇、口沿微外撇、直腹、廣底,底下有五個如意頭形扁足,口沿有五枚乳釘,足底和圈足均滿釉,底有六個支釘痕。施米黃釉,釉面光潔,器身布滿冰裂紋小開片,縱橫交織。口沿與乳釘凸出處因無法掛釉,釉層較薄因而形成露胎,與下部積釉處產生了明顯的對比,口邊上所起突線凸起的乳釘使造型的敦厚,古樸之意更為濃厚,也豐富了釉面流動變化。五足水仙盆造型接近於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宋哥窯五足洗。

25 2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日本唐津燒 垂釉 利左衛門窯(利左エ門) 斑唐津茶盌(碗)

斑唐津在日本是最受歡迎的日本茶具之一。從16世紀後半期持續製作至今的傳統種類。斑唐津是唐津燒的一種,使用乳白色的草灰釉。由於原料中所含的鐵質以及燃料的松灰溶解後﹐表面很容易出現青黑色的斑點﹐表面呈現斑駁狀,因此被稱為“斑唐津”。在斑唐津典型的白釉上,色彩的細微變化十分美麗。這些黑點是由基材中的鐵引起的,與草灰斑點形成鮮明對比。斑唐津燒的顯著特徵是乳白色的釉料和唐津的泥土氣息。當倒入抹茶時,抹茶的深綠色與白色釉料完美搭配。唐津粘土根據其收集地點具有不同的特性,但總體而言,它具有吸引人的、粗糙的、溫暖的泥土味道。

21 2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灑藍釉 藍地白花八寶紋 玉壺春瓶 款慎德堂博古製

玉壺春瓶撇口,細長頸,圓腹下垂,圈足。花與地間有如銅絲鑲線,有琺瑯彩之意,藍底銀花,以灑藍釉為底,堆白花卉的手法,產生一種色彩的強烈對比。此類灑藍釉堆白作品,製作工序複雜,先於素坯之上依圖堆塑出纏枝花卉紋飾並覆上白釉,入窯素燒成為瓷胎,繼而於素胎之處施上藍釉二度入窯,方始成功。此盤紋飾製作細緻,造型莊重,紋飾素雅,手法老到傳神,所堆塑纏枝花卉與灑藍釉面高底相間,富有層次和立體效果,極為養眼,而且藍白相映,清新別致,深得雅趣風骨。整器胎體較厚,手感沉重,器型大氣少有。底心雙圈內青花書「慎德堂博古製」六字楷書雙圈款,字跡規整。

18 2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青花五彩大罐 鬼谷子下山 款大元至正 張家造 博陵第

賞罐形制端穩,胎質堅實縝密,呈唇口、束頸溜肩,腹身豐潤飽滿、於下漸斂;通身施青花五彩,色澤恬麗清雅,腹部通景繪作鬼谷子下山圖,整制技藝精熟,佈局疏密有致,韻致雋雅。底款大元至正三年四月吉日 張家造 博陵第。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搭配釉上多種彩相結合的瓷器裝飾技法。先以釉下青花描繪,上釉燒成後再用釉上彩繪其它部分,最後入爐烘燒而成。青花五彩是由成化鬥彩發展而來。但又與成化鬥彩有明顯不同,即它並不以青花為主色,只把青花作為組成整個畫面的一種色彩而與紅、黃、綠等色處於同等地位。

16 2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寶石紅釉 柳葉瓶 款大明宣德年製

瓶撇口,細長頸,錐形身,豐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內凹,器身細長,形似柳葉,故又有「美人肩」之稱。器外通體施紅釉,釉色鮮紅並帶類似橘皮上的針孔氣泡眼,施釉均勻,釉面瑩潤,口沿邊呈現白邊,為宣德官窯紅釉特徵之一「燈草邊」。釉料在底部停止,底白釉泛青。胎骨勻細,圈足露白胎,間帶鐵質斑點。器底青花六字「大明宣德年製」雙圈楷書款。

16 2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纏枝番蓮紋 穿花龍 青花大罐

器形端莊典雅,胎骨潔白細膩,胎體厚實,胎釉接合緊密,作唇口短頸,豐肩鼓腹向下斂收,環形圈足,平底略凹,面施青花作繪,青花純淨勻亮,器肩繪如意雲紋一周,下則為無縫仰覆蓮瓣紋,器身纏枝番蓮繚繞蔓生,雙龍飛騰穿梭其間,繪風灑脫暢達,刻畫細膩,龍身滿畫鱗甲,頭部的角長,龍髮分縷,龍的上顎翻捲,閉咀,雙目圓睜,圓而有神,闊步奔行,威猛遒勁,雄武矯健。五爪呈風車狀,似鷹爪,顯得鋒利剛勁,氣勢威武凜然,主題寓意吉瑞,整觀運藝嫻熟老鏈,器身線條曲弧流順,給人雋古清逸之氣韻。器形紋飾有明顯明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