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 汝窯 天青釉 玉壺春瓶 甲字款

古陶瓷 汝窯 天青釉 玉壺春瓶 甲字款
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撇口,口部下收成細細的頸部、下垂的腹部,狀如水滴垂落,圈足,呈現出一種變化柔和的弧線,素靜典雅古樸沉穩,整體線條流暢自然,。滿施天青釉,釉質瑩潤,釉色天青,釉層滋潤柔和,給人以明澈與幽靜的意境。口沿釉薄處因燒結溜釉而略呈黃褐色,清淡含蓄。釉質呈乳濁狀,寶光內蘊,釉面看似光素無紋,細看可見細微大片釉裂及沁痕,足內三芝麻支釘露出淺淡的黃灰色,類似燒過的香灰顏色,俗稱「香灰胎」。足心刻有一篆書「甲」字,但刻刀痕跡僅及釉面。故宮清宮舊藏有多件底心有「甲」字刻款,其一”北宋汝窯青瓷盤”,底款有乾隆御題詩及「甲」字刻,乾隆在詩中有「盤子徑五寸,如規口面圓。出陶無髻墾,閱世獨完全。冰裂紋隱約,鐵釘蹟屬連。底心鐫甲字,先得此同然」。
宋代玉壺春器形特徵:
- 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最初是一種實用的裝酒器具。
- 基本造型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線條優美柔和。
- 宋代玉壺春瓶的腹部較為纖細,線條流暢。
宋代壺春瓶以線條優美著稱,元代瘦長而華麗,明代趨於豐碩,清代則在工藝和釉彩上有所突破。
玉壺春瓶乍看之下與鵝頸瓶幾乎一樣,不易以分辨,二者最大差別在於腹圓,鵝頸瓶圓腹正中;而玉壺春垂腹。鵝頸瓶,除汝窯、南宋官窯之外,則基本上不見其他窯口燒製,南宋之後也未見燒製器例,可以說,鵝頸瓶是宋代官器獨有的造型。而玉壺春瓶的造型則定型於北宋,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土沁:釉面裡,有個別氣泡裡有沁入泥土中的複合無機礦物質鹽物質呈赤黃色,鼓凸形,赤黃色的鼓凸形氣泡上沒有明顯的光線反射光亮點,多數是霧面。沒充飽複合無機礦物質鹽的氣泡表面有小孔,有些未充飽赤黃色無機礦物質的氣泡表面有光線反射亮點。釉面原有牛毛紋也會被沁入色,淺黃色至深棕色,擦洗不脫。
窖藏:窖藏瓷器是指在古代生產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出售或使用,最終被埋藏在地窖或特定場所的瓷器。窖藏器的一類,是因為躲戰禍、躲瘟疫。當戰禍、瘟疫要來時,人們為了躲避戰爭人為的破壞,或是逃避瘟疫,把家裡最重要的日常必需品缸缸罐罐、盤碗等盛具藏於自家認為可靠的窖穴裡,事件平息後以保生活有可用。但是,有些家庭都回不來了或家庭未起用到的瓷器,就留下了這些瓷雜在地下埋藏著。由於埋藏在地下,部分窖藏瓷器可能保存較好。
尺寸約:12.3 X 12.3 X 20.9 cm
- 古陶瓷 汝窯 天青釉 玉壺春瓶 甲字款
延伸閱讀:
瓷器實質鑑定:怎麼分辨傳世、出土、出水、贗品瓷器
玉壺春瓶
北宋汝窯青瓷盤..甲字款
介休窯白釉玉壺春瓶金代
汝窯青瓷「甲」字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