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水墨 紙本設色 南國紈扇仕女 張大千

大師水墨 紙本設色 南國紈扇仕女 張大千
《浣溪紗》唐代教坊曲名,取自西施在若耶溪浣紗故事。
南國清歌入破時 銀燈如水照花枝
雪膚雲鬢最參差 翠羽漢宮王母使
玉纖團扇大蘇詞 誤他舉舉與師師
倚浣溪沙 爰
鈐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張爰〉。
舉舉與師師分別指唐代長安名妓鄭舉舉和北宋末年汴京名伎李師師,二人皆為美艷絕倫的一代名妓。此幅作品無年款,但以風格論之,大概作於1940年代中後期。大千敦煌歸後,才思敏捷精力猶盛,南國仕女圖展示大師畫筆墨技法與唐人遺風熔冶一爐而流露出的圓融嫻靜之韻致。
上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是張大千人物畫創作最為密集的時期,此間所作的仕女圖在繪畫風格上都具有氣韻清新、意寓高逸的特點,追求詩情與畫意的完美結合。張大千以「浣溪紗」字意繪過多幅仕女圖贈送友人清玩,畫面中的仕女眉目神情以工細筆法寫之,清秀嬌美,鬢髮簪飾、紈扇紅履,藴藉和雅,悉為唐韻。
張大千的仕女畫,有獨特的畫意追求:「仕女面部設色不可太濃,仕女必須脫俗恬淡,有飄飄然之感。」既有古代仕女畫的優雅,又有著時代氣息,所有女性的臉部結構,特別是眼睛和嘴唇的構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是那種張大千所欣賞的理想美類型。仕女的姿態風韻、形神畢肖,細緻之極,氣質溫婉嫻靜衣帶翩然,體態嫻雅,面容豐腴,柳眉輕揚, 鳳眼斜睨,鼻準豐隆,朱唇微抿,全畫以寫意為之,筆勢暢快,墨韻鮮活,設色風雅,明麗清朗,閉月羞花。
張大千(1899-1983)
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爰、張諠,小名季,號季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曾與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卡索交遊切磋。
尺寸約:44 x 88cm
- 張大千仕女圖,著名的內眼角紅點暗記
- 仕女五官妝髮,神態風韻、形神畢肖,細緻之極
- 文右朱文〈春愁怎畫〉陳巨來刻
- 鈐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張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