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這是一幅博物館級的作品,狩野探幽捨纸本水墨,以針繡來表現有工筆細節,繡印守信,或許是其出家前,靜心沉思所做的自我修練所作。
畫展現了自然生態的雅趣與優美,描繪了兩隻鴛鴦站立在岩石上,周圍蘆草環繞,畫風澹雅簡潔,筆調柔和纖細,背景充滿清新自然的氛圍。鴛鴦鮮明的羽毛細節,尤其左側公鴛鴦鮮豔的橙色和褐色羽毛,令人印象深刻。而右側顯得平凡的母鴛鴦的褐色稍微低調,但依然具有細膩的紋理效果,突顯了傳統日本藝術對細節的精準把握。狩野探幽捨纸本水墨,卻針繡來表現有工筆細節,因以針代筆,勢必花需無數倍的時間。左下繡印守信,或許是其出家前,靜心沉思所做的自我修練。狩野探幽將這樣的技法與其狩野派畫風結合,創造出跨界的藝術形式,表現了深厚的創意能力。鈐印:守信(朱文繡印)。
狩野探幽(1602~1674),狩野派代表畫家,京都人,原名守信,狩野永德之孫,孝信長子,狩野派代表畫家。1612年,他在駿府覲見德川家康, 1617年,他成為江戶幕府的官方畫家。1621年,他在江戶城鍛造橋門外取得宅邸,並將根據地移至江戶,1638年出家(寬永15年)三十六歲時出家,入僧籍後改稱探幽,但常往返於江戶與京都之間從事藝術活動。狩野探幽不僅是江戶時代德川家頂級御用繪師,也是第一位成為江戶幕府的御用畫家之人。作為狩野派畫家,其吸收漢畫技法,拓展畫風,順應當時武士社會的審美趣好,為狩野派其後三百年的繁榮打下基礎。其代表作品有畫於名古屋城、二條城、大德寺等處的壁畫以及《東照大權現緣起》(繪卷)。狩野探幽的生活年代在中國是明末清初時期。
狩野探幽的另一大功績是保留了大量日常觀察動植物的寫生圖卷,探幽的寫生圖卷〈百花鳥鳥類圖卷〉被舉為是日本實物寫生的初期代表作。江戶時代是結束了漫長戰爭後的和平年代。在農業與醫學研究上的興盛,推動了動植物方面的學問興起,又因德川幕府的政策與愛好,各藩積極調查編纂全國動植物的圖譜,也從國外進口了許多高價書籍來研究,讓日本發展出了獨特的植物文化,從貴族、庶民到武士皆參與其中,觀察、記錄自己種植的植物蔚為風潮,而當時風行的木板畫、浮世繪的形式更助長了此一風氣。
「得此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鴛鴦常被作為是恩愛夫妻和忠貞不渝的永恆愛情象徵。
狩野派活躍於室町時代中期(15世紀)至江戶時代末期(19世紀),是以親子、兄弟等血緣關係連結起來的職業畫家集團,對日本美術界有極大的影響。
狩野探幽是江戶時代德川家頂級御用繪師,雖然首先會想到其代表作:二條城和名古屋城等的城郭壁畫,又或大德寺、妙心寺和西本願寺之寺院障壁畫。但探幽的另一大功績是保留了大量日常觀察動植物的寫生圖卷。探幽的寫生圖卷〈百花鳥鳥類圖卷〉被舉為是實物寫生的初期代表作。
繡畫的針法與湘繡的「鬅毛針」技法類同,讓繡線呈發散狀,並運用針線粗細疏密交錯,使水鴨等..動物的毛髮產生蓬鬆效果,再經層層加繡,更顯出毛髮的厚度,以及有光澤的質感,讓動物看起來栩栩如生。
畫心尺寸約:51 X 43 cm / 木框:68.5 X 61 X 6 cm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 鈐印: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守信(朱文繡印)
- 日本17世紀名家 狩野探幽(守信) かのう たんゆう 絹本工筆繡畫 鴛鴦與蘆葦
了解更多:
【成人教育:日本藝術時間】日本明星畫家:第12卷:再見狩野探幽
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水鴨與蘆草-狩野探幽 Ducks and Reeds Kano Tan’yū Japanese
細膩鳥語花香工筆畫!日本最大畫派「狩野派」鮮為人知的動植物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