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明代 五彩瓷 花卉紋 八稜罐

疑明代 五彩瓷 花卉紋 八稜罐
賞罐形制端莊,胎質縝密,呈直口豐肩,腹身向下收斂,足露外圈。面施五彩,主色:紅、綠、黃、赭,作紅花盛開,枝繁葉茂,色彩豔麗飽滿,寓意祥瑞。圖案以單線勾勒、直接平塗色彩為主,工藝精湛,比例和諧,韻致典雅雋秀。
「粉彩之父-五彩」五彩瓷器,又名“古彩”、“硬彩”,屬釉上彩瓷器中的一類。釉上彩常見的顏色有紅、綠,黃、黑、紫,藍等…,始於宣德,盛於成化,嘉靖、萬曆以「大明五彩」獨樹一幟,而到了清代康熙時期,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而明朝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當時低溫藍色繪畫顏料還未研製成功。這也是二代五彩瓷工藝上的差別。
明五彩,紅色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主角」。大明五彩中的紅色,是一種用青礬加工而成的釉上彩低溫顏料,叫作「礬紅」。礬紅的顏色依塗染的薄厚不同,會呈現出朱紅色、橘紅色、棗紅色等區別,但都十分鮮豔亮麗,純度很高,與釉裡紅、霽紅那種深邃、如初凝的鮮血般的紅色迥然不同。礬紅在五彩繪製中使用率很高,常作為主色裝飾畫面。紅花綠葉,綠色在五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五彩的綠色也有大綠、草綠、水綠之分,紅花需要綠葉陪襯,因此綠色與紅色交相輝映,在五彩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時候是作為配色出現,有時候也用來染繪主題紋樣。五彩的綠色也有大綠、草綠、水綠之分,
尺寸約:28 x 30 x 37.3 cm
- 賞罐形制端莊,胎質縝密,呈直口豐肩,腹身向下收斂,足露外圈
- 圖案以單線勾勒、直接平塗色彩為主,工藝精湛,比例和諧
- 紅花綠葉有渲染之趣
- 足內沾窯砂避免沾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