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清末 青花公雞大碗 款工
疑清末 青花公雞大碗 款工
大碗敞口,斜直壁向下緊收,底承圈足,面施青花,色澤恬淡溫潤,內器壁近底處描繪青花雙線圈紋,內底心一道澀圈,內底心中央處有一工字款,外器飾公雞、元寶紋飾,唇口以青花紋飾,工藝細膩,韻致古樸素雅。除圈足著地處與內底心澀圈之外,全器滿釉。圈足斷面處呈三角形,製作工藝鮮明。為臺灣地區常見的清末民初時期青花品項,民間俗稱為「客家碗」。推測為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粵東地區的貿易瓷器。
澀圈<是在中國制陶工匠不斷研究創新的歷程中,留下來的一個文化遺產。為在窯內燒造更多瓷器,為避免瓷器疊燒時瓷器沾黏。因此,必須使碗心,碗底無釉,否則在燒成過程中會粘在一起。於施釉後再清除內部圈足部分的釉,這樣就疊燒,而因刮釉而露出土胎的圓圈部分稱為澀圈。缺點是露足處露出胎色,既不便清洗乾淨,又不甚美觀。澀圈工藝出現於金代,流行於元代北方,元以後繼續有燒造。北宋以後至民國,還有部份陶工在應用這種燒陶技藝。近代陶瓷器已集中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再無手工蘸沙堆疊燒制,所以今天這門燒制法,也成了一項絕藝。
尺寸約:22.5 X 22.3 X 9.7 CM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青花公雞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