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4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當代陶藝 灰釉 三繫罐 款不識

罐的釉面展現出樸實與自然的美感,造型具有東方傳統的風韻,釉面厚亮,極具自然質感的灰色和棕色交織效果,表面毛孔清晰可見,溫潤光滑且帶有微微的光澤。釉層中顯現了些許不均的斑點和色差,反映出手工製作的精湛技藝,帶有獨特的韻味。三個耳狀把手具實用性,也使整體造型更加突出。器身圓潤,頸較粗短,肩部設有三泥條狀圓形耳,束頸斂口,方唇,弧肩,鼓腹下收,假圈足。燒製精良,內外壁鮮亮的灰綠色帶褐釉的釉色,修足爽俐,胎質堅緻,足露胎略呈磚色,款不識。

24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青瓷 金絲鐵線 哥釉膽瓶

膽瓶,型如懸膽而得名,器形古樸敦厚。頸長口小,口沿尖窄,器頸轉折柔潤修長,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簡潔流暢,矮圈足。全器施灰青色釉,釉質溫潤,沉厚細膩,釉面泛酥油光,如同凝脂,開片間不規則的細紋密佈,呈自然分布黑色與淺褐網絡的「金絲鐵線」現象。足緣一周無釉作暗褐色。膽瓶是文人書桌花器。恬靜優雅,特別適合於清供單枝長莖花草,宋元文人常作詠膽瓶盛花的情景,如元代許有壬詩:「膽瓶花落硯池香」,而臥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增加了膽瓶的文化蘊涵。燒製於唐代至清中晚期,流行於宋代,由於膽瓶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1 3 月, 2025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官窯 冰裂紋米黃釉青瓷 五足水仙盆

五足水仙盆整件器物製作規整,造型端莊典雅,比例得當,線條流暢優美。圓唇、口沿微外撇、直腹、廣底,底下有五個如意頭形扁足,口沿有五枚乳釘,足底和圈足均滿釉,底有六個支釘痕。施米黃釉,釉面光潔,器身布滿冰裂紋小開片,縱橫交織。口沿與乳釘凸出處因無法掛釉,釉層較薄因而形成露胎,與下部積釉處產生了明顯的對比,口邊上所起突線凸起的乳釘使造型的敦厚,古樸之意更為濃厚,也豐富了釉面流動變化。五足水仙盆造型接近於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宋哥窯五足洗。

9 4 月, 2024 by Jason 0 Comments

古陶瓷 龍泉窯 青瓷 花卉紋 提樑倒流壺 水滴

倒流壺又稱倒灌壺、倒裝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此提樑倒流壺,長寬高尺寸只有現存於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一半左右,更迷你的尺寸,工藝難度更高,研判為文房用的水滴,是文人案頭上一件精巧的文具。

6 3 月, 2024 by Jason 0 Comments

高麗青瓷 玉壺春瓶 趙京民俗陶芸 趙奉洙作

韓國高麗青瓷,玉壺春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型。底款趙京,釉面滿開片冰裂紋,帶供箱,韓國人間國寶 趙京洙(作)。趙京洙是韓國陶藝名家,擅長傳統高麗青瓷藝。有趙京陶藝研究院。

20 1 月, 2024 by Jason 0 Comments

德國邁森Meissen 早期瓷器 黃地青花 銅把湯盅 銅飾器座

帶銅座的Meissen瓷器主要生產時間是在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期,銅座不僅提供了支撐,還增添了作品的奢華感,當時瓷器本身就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歐洲人平常也捨不得用,往往只用於陳列。在這個時期,Meissen瓷器不斷探索與其他材質(如金屬)結合的可能性,以擴展其用途和風格,製作出更為精美的作品,這類融合設計展示了當時工匠的創造力和對細節的關注,是新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藝術表現之一。銅把湯盅為德國邁森Meissen早期產品,風格疑似模仿清初中國黃地青花式樣的湯盅銅飾器座,底座、湯把以及蓋頂都是為銅件。

14 12 月, 2023 by Jason 0 Comments

日本早期 砧青瓷 三足爐

三足爐形狀端正典雅,清澈湖水藍的釉色清澄雅潤,日本淡藍色的陶器「青瓷」已經被視為最高品質的瓷器。砧青一詞源自於日本,日本將中國青瓷,於南宋時代浙江省龍泉窯的稱為「砧青瓷」。

6 6 月, 2022 by Jason 0 Comments

早期 高麗象嵌青瓷 花卉紋賞瓶 款奇泉(朴世琦)

鑲嵌青瓷為高麗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類別,其裝飾技法是在原本的的器皿上刻、剔畫出圖案與線條,再填入赭、白色的粉料,並刮去溢出的化妝土,素燒後再上青釉燒製。 由於配合透明度高的青釉,在青釉之下仍可清楚可見黑白圖案,與灰青的底胎形成鮮明對比。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