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陶瓷 水點梅花 藍月季 茶壺 中南海懷仁堂 1962

早期陶瓷 水點梅花 藍月季 茶壺 中南海懷仁堂 1962
白瓷方扁壺形,四角圓潤、體態緊湊,短嘴與彎曲把手比例協調,蓋頂有小通氣孔,製作工法顯細緻。器身一側與蓋面繪水點梅花,色調以粉彩或淡釉下彩為主,枝幹與花瓣筆觸細膩,布局簡潔典雅;另一側以白字「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描繪梅花孤標傲雪的品格,與茶器的清雅氣質相得益彰。瓷質細密,釉面光澤溫潤,繪畫細膩生動,色彩清新淡雅。底款:中南海懷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一九六二年|監製。顯示為當代官方或單位訂製器物若為1962年出品,符合新中國建國後官辦或研究所體系下的工作室作品特徵:工藝規範、風格介於傳統與當代之間。
根據前國瓷辦主任趙火軍先生回憶,約在1961年,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吳連登,在一次與輕工部陶瓷研究所負責人談話時,曾提到”中南海的幾個重要會議和對外場所(如懷仁堂、西花廳等…地),越來越為國際上所關注。為提高國家聲譽,需以國家最高工藝水準製作代表性器物,以提升國家聲譽與外交體面。”任務自1962年起進入實作階段,選用了優質原料與最高工藝流程,並以「供中南海使用」或「研究所出品」的體制化製作來保證品質。
任務下達後,從1962年即開始胚胎的製作。選擇了最好的撫州臨川高嶺土製胎,這種土資源有限,只有最重要最高檔次的瓷器才被批准使用。用臨川高嶺土製成的胚胎潔白如玉,其瓷質細膩,如同嬰兒肌膚般光滑。中南海懷仁堂款瓷器在製作工藝、圖案造型、主題銘文等方面,與歷代瓷器有較大差異。其特點是胎瓷厚,具有時代色彩、品種造型多樣、製作工藝精良等特點。
懷仁堂,是中南海內主要建築之一,原為儀鑾殿舊址。在歷史的變遷中,懷仁堂見證了許多重大事件。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在懷仁堂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懷仁堂成為中央政府的禮堂,經常舉行各種政治會議和文藝晚會。
「水點梅花」先以釉下細線或描繪出花枝,再用含油脂或乳狀填色於線間,經高溫多次焰火燒製使顏色在釉層中自然分散或形成豐富漸層(即所謂「分水填色」「無骨畫」與釉下點染的混合工序),成品色澤溫潤、層次細膩且具有半透感。
唐 崔道融 《 梅花 》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延伸閱讀:
- 早期陶瓷 水點梅花 茶壺 中南海懷仁堂 1962
- 早期陶瓷 藍月季 茶壺 中南海懷仁堂 1962
- 早期陶瓷 水點梅花 藍月季 茶壺 中南海懷仁堂 1962
- 隱藏在白底的白字「香中別有韻 清極不知寒」
- 隱藏在白底的白字「香中別有韻 清極不知寒」
- 一側
- 底款:中南海懷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一九六二年|監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