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 定窯 紫金釉 五管葫蘆瓶
葫蘆瓶,肩上立有五個細直圓管,管內中空,與腹相通,瓶口及圈足外為包銅,為保護珍貴的瓷器。全器通施紫金釉,故有「大吉瓶」之名,大吉大利的寓意。紫金釉亦稱醬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高達5%以上,紫金釉的定窯亦稱為“紫定”。
葫蘆瓶,肩上立有五個細直圓管,管內中空,與腹相通,瓶口及圈足外為包銅,為保護珍貴的瓷器。全器通施紫金釉,故有「大吉瓶」之名,大吉大利的寓意。紫金釉亦稱醬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高達5%以上,紫金釉的定窯亦稱為“紫定”。
賞瓶瓷胎瑩潤光潔,青花飾纏枝番蓮繚繞,開光粉彩作富貴花開,白頭翁成雙飛至,寓意吉瑞,色澤濃豔瑰麗,詩文題字端整,風采清古雋雅。觀其瓷胎縝密沉穩、手繪青花、粉彩筆畫精緻,疑似為早期台北故宮委託蔡曉芳所訂製的仿古瓶作品,工藝精妙絕倫。
玲瓏碗敞口,深弧腹,圈足,採用玲瓏瓷工藝,胎質細緻薄透,吹彈可破,碗的上下二層有玲瓏米通眼,碗周外以半刀泥玲瓏技法,在極薄的坯體薄雕一層,但不予鏤空的工藝。刻花作祥禽圖飾及如意卷草紋環繞周身,通體施白釉,釉面光潔,晶瑩素美,胎體輕薄,鏤花迎光而視,如剪紙窗花般通透自然,工藝精湛,韻致恬雅雋逸,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鏤空玲瓏與半刀泥玲瓏結合在一起的裝飾更為巧妙,它們互相襯托,形成明略對比,組成疏密有致的圖案,從而能達到形似不重逼真,形神兼備而注重神韻的境地。口沿為芒口,判斷應為胎身碩大且過於輕薄,以致必須採用覆燒。
黃釉絞胎玉壺春瓶,口外撇、頸部修長、腹部圓滾帶著低矮圈足,重心低穩,除圈足著地處無釉之外,全器施透明黃釉。透過黃釉,羽毛紋絞胎紋飾更為鮮明。羽毛紋由白色與褐色胎土,通過絞胎工藝產生,紋飾由胎而生,內外相透,其紋理與瓷質渾為一體。
執壺碩腹,喇叭口,溜肩,肩置短嘴、曲柄,曲柄連於口肩之間,二面各有一繫,長圓腹,腹上部豐滿至下收斂,低矮圈足,圈足無釉之外,全器施透明黃釉。透過黃釉,羽毛紋絞胎紋飾更為鮮明。羽毛紋由白色與褐色胎土,通過絞胎工藝產生,紋飾由胎而生,內外相透,其紋理與瓷質渾為一體。。執壺是一種酒器。最早出現於中唐時,當時稱注子。
筒瓶廣口外撇,短頸,肩部寬與口相若,溜肩長腹,身如直筒狀,平底無釉,造型如粗壯的象腿,胎質細膩沉穩,面施青花,濃淡有緻,以水墨畫的技法繪花鳥圖為飾,整制工藝老練,予人清新雋永之感。象腿瓶又稱筒瓶是清朝所燒制的,造型很像一條大象的腿,寓意著「大清一統天下」的美好願望,多見於清初順治、康熙兩朝。
黃釉絞胎玉壺春瓶,口外撇、頸部修長、腹部圓滾帶著低矮圈足,重心低穩,除圈足著地處無釉之外,全器施透明黃釉。透過黃釉,羽毛紋絞胎紋飾更為鮮明。羽毛紋由白色與褐色胎土,通過絞胎工藝產生,紋飾由胎而生,內外相透,其紋理與瓷質渾為一體。
用筆粗獷洗煉,展現寧靜﹑平和﹑清淨﹑溫柔的風格,表現女性人物的純真和自然,更有其獨到的美感與見解。
內白外青色的有田燒茶碗,胎白,薄而細緻,外覆淡青色釉,內白釉襯手繪淡雅青花,清麗雅緻。蓋杯採覆燒,圈足滿釉,芒口描金。有田燒得力於優良瓷土,成品的特色就是輕、薄,細膩的表現猶如玻璃般滑順,堅硬細緻的土質使燒製而成的瓷器耐用,且不易吸收雜質。
韓國高麗青瓷,油槌瓶小口,細長頸,鼓圓腹,平底,器形與膽瓶相近。底款漢青,釉面滿開片冰裂紋,漢青窯/金福漢(作)。金福漢是韓國陶藝名家,擅長傳統高麗青瓷藝。主持漢青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