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畫家 顏水龍 油畫 靜物 百合 蘋果.. 15P 1974
前輩畫家 顏水龍 油畫 靜物 百合 蘋果.. 15P 1974
背景以深淺不一的灰藍色為主,畫面中央黃白色的百合花插在紫色花瓶中,四周放置黃綠色花瓶和玉米、蘋果等蔬果,筆觸堆疊細膩,技法嫻熟。畫面大量運用彩度明亮的色彩,色調對比強烈,整體佈局簡潔,獨具明亮、纖巧之韻致。
顏水龍認為白色的花色是純潔的象徵。他對白色曾鍥而不捨的研究過,故深深體會出它的特性。畫白百合時,他通常先用層塗法打上幾層的黃褐底色,再塗上厚層的白色顏料,隨著時間過去,白色會慢慢顯現出底下的色彩,變成優雅的象牙色。在歐洲遇到野獸派大師梵・鄧肯(Van Dongen,1877-1968),學到西洋畫用色的技巧。顏水龍花三年學習白色用法,在一幅百合花靜物畫中,吐出寧靜的、禪一般的氣息。
畫心尺寸約:64 X 51 CM
顏水龍(1903-1997)
1903年,顏水龍出生於日據時代的臺灣臺南下營地區,1922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選讀西畫科(今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在日本的求學生涯持續了將近九年,並與同為臺灣人的陳澄波、陳植棋等..在相近的時刻相遇,彼此鼓勵相遇相惜。
1930年得到林獻堂等人的資助,遠赴法國繼續進修。在巴黎的藝術學院中,他學習了油畫技術、也常到羅浮宮去臨摹名畫——塞尚、勒渾、馬爾香、安格爾等西洋名家的作品都近在眼前,這是留在東京或台灣的他沒有辦法獲得的機會。這段時間他積極學習各畫派的技巧、創造出自己的作畫風格。1931年顏水龍以《蒙特利梭公園》(Parc De Montsouris)、《少女》(La Jeune Fille)兩件作品入選巴黎秋季沙龍,得到了歐洲畫壇的肯定,1932年底顏水龍自法返臺。
1934年(昭和9年)11月12日與楊三郎、廖繼春、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等..人合作,創立了台陽美術協會,其主要贊助者為礦商基隆顏家「臺陽鑛業株式會社」。臺陽美協到1944年中斷活動前,共舉辦了十回展覽。期間幾乎網羅了當時臺灣第一流的美術家,也推動了「台灣新美術運動」。該協會在1948年恢復活動至今。1940年與張萬傳、陳德旺、范倬造、黃清亭、洪瑞麟、藍運登、謝國鏞等人組織「台灣造形美術協會」。
1944年起,先後任教於臺南工業專門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家政專科學校(今”臺南應用科技大學” )以及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今”實踐大學”)。1951年開始,受聘擔任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專責輔導臺灣手工藝之發展,1956年在南投草屯創立「南投縣手工藝研習班」,現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對臺灣工藝復甦、農村經濟發展等…的靈魂人物,被尊稱為台灣近代工藝之父。
其作品「顏水龍 1991年作 蘭嶼風光」於2011年由香港佳士得拍賣,以新台幣約2318778元售出。
顏水龍認為白色的花色是純潔的象徵。他對白色曾鍥而不捨的研究過,故深深體會出它的特性。畫白百合時,他通常先用層塗法打上幾層的黃褐底色,再塗上厚層的白色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