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 元代釉裡紅 飛鳳麒麟紋 折沿葵口大賞盤
古陶瓷 元代釉裡紅 飛鳳麒麟紋 折沿葵口大賞盤
盤折沿,菱花式口,盤心坦平,圈足。通體施白釉,底素胎無釉。盤內外繪釉裡紅紋飾多層。折沿上繪卷草紋,內壁以釉裡紅為地,紋飾留白的表現方式。內壁釉裡紅網紋地上突出白色纏枝牡丹紋,盤心邊緣環以卷草紋,中央釉裡紅地烘托麒麟、翔鳳各一,空間襯以白色的蓮花及朵雲紋。盤外壁繪纏枝蓮紋。
元代承繼宋製瓷技術並繼續發展,而成熟的青花瓷與釉里紅瓷器以及各種超大型器物的開創與燒燒,成為中國陶瓷史上重要發明而載入史冊。此器釉裡紅發色純正,構圖嚴謹。盤心紋飾寓意“威鳳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釉裡紅瓷器裝飾有兩種形式:一種如盤外,以釉裡紅料直接在白色胎體上描繪紋飾。另一種如盤內,以釉裡紅為地,襯托白色花紋,這種裝飾形式始於元代,此盤為元釉裡紅白花器之代表作。
釉裡紅瓷以銅紅料著彩,然後施透明釉,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但由於氧化銅對於窯溫和窯爐氣氛非常敏感,最佳呈色溫度只有上、下十度左右的溫差,低於適溫,顏色即變黑灰;高於適溫,顏色就飛掉了(行話稱之“飛紅”),因此實際燒製過程中往往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故而釉裡紅的成品率非常之低。
尺寸約:70 x 70 x 10 cm
- 飛鳳麒麟紋盤底部,賞盤碩大,翻胎易損,器底無釉處呈火石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