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麗青瓷,玉壺春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型。底款趙京,釉面滿開片冰裂紋,帶供箱,韓國人間國寶 趙京洙(作)。趙京洙是韓國陶藝名家,擅長傳統高麗青瓷藝。有趙京陶藝研究院。
陶瓷經歷了數千年的技術革新 唐三彩 單色釉 青花釉裡紅 釉下彩 釉上彩等... 陶瓷工藝
撇口建盞較束口、斂口、敞口盞,有更大更美的弧線,撇口不利於打茶,但利於就口與欣賞茶面。在宋代此類建盞常幾人共飲共賞,也就是一隻茶盞大家輪流欣賞,輪流喝。珍珠斑建盞,是在黑釉烏金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點白釉燒製。
笠式盞,器形周正,釉面均勻,口沿內斂,弧腹,假圈足較小,足徑約3公分,淺凹底,足素胎,胎色米白,圈足以竹刀俐落向外及向內斜削,形成外觀似圈足的形狀。通體施黑釉,採用剪紙貼花工藝,碗心微凸,飾薝卜花(栀子花六瓣花瓣)一朵,內壁...
百花不露地”,又稱“百花不落地”、是帝王專用賞花應景之瓷,瓷器外表鋪滿各色花朵,以各形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如同天女散花,錦緻繁密,浮於空中,故稱「百花不落地」。其製作難度非常高,開光工藝也...
此對清供賞瓶,撇口,長頸,圓腹。瓷胎厚實縝密,面施鬥彩,外壁散佈形色各異的皮球花,設色豐富,姹紫嫣紅,襯以純白釉地,明快妍麗,一派生機盎然,艷而不俗,多而不亂,顏色豐富,吉慶可愛,放在案頭擺設,雍容中又不失清雅。賞瓶為雍正朝...
龍蛋壺取紫砂朱泥為料,瀰漫著迷人的氣質,具有流暢圓潤的壺體似蛋形,壺嘴概作三角圓錐,根部粗,至流口大幅束縮,蓋扁圓珠紐,執把圓弧下曲,厚實有力,端握得宜,韻致清雅雋古。壺底竹刀劃刻俊逸行書:「遠樹斷雲春雨外,華星明月晚涼初...
耄耋圖紋盞敞口,弧形腹壁,繼而內斂,圈足,造型規整,胎白輕薄細膩,釉色瑩潤,工筆細膩流暢,色彩艷麗,貓、蝶神態靈動,活潑可愛。提拔落款“群貓撲蝶圖...
蒜頭瓶,胎白透光,小口鼓圓微斂成蒜頭形,長頸溜肩,梨形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質瑩潤,輕盈秀美,器身描繪花鳥蝶石,形象生動、生機盎然,襯以詩文墨書「朝朝籠麗月,歲歲占長春」二句,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
德國麥森Meissen,早期產品,疑似模仿清初中國黃地青花式樣的湯盅,底座、湯把以及蓋頂都是為銅件。在18世紀,來自東方的瓷器瓷器-又被形容為“白金”,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商品之一。歐洲各國開始嘗試製作中國青花瓷的方法。1710...
胎質白淨,侈口窄唇,淺斜壁,弧腹,矮圈足。盤內底繪折枝石榴花,外圈以雙圈藍色弦紋,內壁四方畫有桃實、石榴、杏子、櫻桃等四種瑞果,外壁繪四朵纏枝牡丹分飾四方。隙地均加塗黃彩。圈足內施白釉,底中心書釉下青花「大明正德年製」六字雙...
黃仰明老師自幼習以國畫、油畫、陶藝等創作,歷經民國60-70年代台灣陶藝輝煌鼎盛時期,民國80年代,因緣際會取得豐富釉彩資料,從此展開大量釉彩測試,逐步融合油畫的韻味、水墨的韻染、水彩的溫潤等,並透過精湛的釉下彩燒成技術呈現...
貫耳瓶仿古銅器造型,呈長方形,四角內倭,直口,溜肩,鼓腹,高圈足。頸部兩側各飾有方圓形貫耳一對。形制方整,施以米黃釉,通體滿佈開片紋,腹身開光描金,予人淳然雋古之感。
鬥彩將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將兩種工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釉面的層次更為多元以及立體。纏枝花卉紋如意耳尊,因瓶口與肩所飾對稱綬帶耳形似如意,故又名「如意尊」。此器形制為雍正朝新創,並延燒至乾隆時期。葫蘆尊亦稱如意尊,為雍窯新出器...
橄欖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撇足,形似橄欖。為清代流行器形,器內及外底施白釉,面施粉彩,繪仕女成群,姿態閒適,用色清雅素麗,整體構圖別緻清新。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雙圈款。橄欖瓶是非常優美的瓶型,柔和的曲線,從上到下。...
雕塑表現女性豐滿胴體造形,形態動感。馬浩善於釉藥色彩的運用,特別重視渲染等技法,用色奔放、大膽。雕塑色澤明豔亮麗,走勢豐富,造形精準俐落,簡而明確,巧妙捕捉到剎那間唯美單純的的人體形象,豐腴飽滿,婀娜多姿,寓意深遠純粹,引人...
瓷板畫是畫與瓷的結合,需具有國畫修養的陶瓷美術工作者,既有工藝性,又具藝術性,藝術美是蘊藏於工藝性中。瓷板上表現國畫要比在絹和紙上表現困難,再加上畫片寬大,燒製不易,完成一幅好作品是難上加難。雖製作不易,但其耐久、不容易損壞...
粉彩九桃天球瓶,瓷胎瓶身,直口,長頸,寬圓肩,大圓腹,矮圈足。胎質潔白,釉質粉潤如雪,白釉如脂,構圖生動如畫,設色雅麗,釉彩粉嫩可以見到顆粒狀浮起,腹部主體爲描繪着層次清晰,繪桃樹一株,軀幹茁壯有擎天之姿,桃枝延伸至瓶頸,桃...
虎子(馬子)是古代的一種尿壺,背有提梁,一側有一向上的小口供盛載尿液,因經常製成老虎造型而得名。最早的虎子發現於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質溲瓶。
賞盤形制碩大,胎質凝潤白淨,面施青花,色澤鮮麗,盤心繪海濤龍紋,海水波濤洶湧,濤紋線條靈活流暢,工藝精湛絕倫。祥龍身姿盤旋婉轉,矯健靈動,氣勢威武凜然,刻畫生動,形神畢肖,工藝精彩絕倫,韻息清古雋雅,屬上佳之作。與潔白温潤的...
賞瓶瓷胎淨白縝密,面施粉彩,繪仕女面帶微笑,或端立眺望遠方,或端坐於奇石之上,杏眼媚眉、櫻桃紅唇,高挽髮髻、嬌態畢現,刻畫生動細膩傳神,滲透出古典仕女清淡、高貴的典雅賢淑之美。一旁叢樹枝葉繁茂,身後遠山綿延,將人物與背景融為...
老件 檸檬黃地琺瑯彩 軋道福壽番蓮紋 盤口獸耳尊 款大清乾隆..
盤口,短頸,肩部線條飽滿,鼓腹下收,兩側安獸耳,底承圈足,器型飽滿大氣。胎骨厚,面施檸檬黃地琺瑯彩,繪軋道福壽番蓮紋,口沿飾回紋、如意紋、蕉葉紋、仰蓮瓣紋,寓意祥瑞禎吉,整制工藝純熟精湛,韻致華美秀麗。足底上天青釉。「大清乾...
觀音菩薩塑像通體施白釉像,白瓷胎體緻密,釉面瑩潤。為漢傳佛教造像,頭梳漢地女子髮式,發辨披於兩肩。寬額豐頤,眼瞼低垂,目光下斂,神情沉靜,面容祥和,身著衲衣,衣裙極富層次質感,紋裡流暢,自然垂落,胸前飾瓔珞。右手撫膝,左手持...
盤口,直頸直腹,撇足,全器由瓶頸、圓腹、三圈梯形底足組成。所繪山水花鳥色彩飽滿艷麗,的九谷燒,濃烈豐潤的山水花鳥彩繪中間,開窗遍覽各名勝古蹟。華麗的彩繪是九谷燒最大的特徵。「彩色金襴手」技法,在九谷五彩(綠・黃・紫・紺青・赤...
日本瓷器之背景塗以紅色釉料,故稱「赤繪」。再搭配金箔或漆金裝飾,這樣的赤繪方式又稱之為「金襴手」。在赤繪瓷胎上貼上金箔,然後施透明釉燒製,綻放著豪華優美的光輝。釉裡金彩通過透明釉面,形似織金錦緞金光閃閃,產生一種深厚的色澤。...
「小口瓶」是種散發中國傳統陶藝之美的陶瓶,大肚小口,被視為聚財納福的吉祥物,但其製作困難,價值不斐。在拉坯過程不僅需一氣呵成收口,燒窯時加溫需慢,太快一不小心即會因小口而造成作品爆裂失敗,製作難度頗高,
賞碗形制端正,胎薄施影青釉,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內外劃鳳穿花紋,刻劃線條的起頓銜接飄逸自然,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隱約映見。以墊餅的墊燒,胎土細潔,墊燒處多有褐色色斑。
賞碗形制端正,面施黑釉,釉面光潤,發色均勻,碗內以葉紋為飾,葉紋清晰,底承圈足露胎,工藝老練,韻致清雅雋永。先於坯體上施含氧化鐵的黑褐色底釉,後將處理過、沾染含鐵較低的褐黃釉之木葉貼著於黑釉之上,高溫鍛燒一次燒成,
此瓶做八棱狀,撇口束頸,垂腹下接八方足,頸部左右裝飾貫耳,器身起棱,外壁自下而上分為四節,造型端莊。扁圓形,直口,短頸,雙貫耳、垂腹,外撇圈足。全器釉厚潤如堆脂,閃爍油光,呈灰青色,釉面有深淺色開片紋。
賞瓶瓷胎縝密,通體白釉五彩裝飾。形制呈撇口、直頸,肩部挺拔向下漸收,面施五彩,色彩明艷悅目,繪作三顧茅廬典故,人物情狀生動,豐富多變,工藝嫻熟暢練,韻致莊秀典雅。康熙五彩由於色彩極其豐富,實際上是多彩的代稱,一般都是色彩鮮明...
天目茶盞胎體厚實,斂口外壁流釉,近圈足處自然垂流呈滴珠狀,外壁近足三分之一處無施釉,釉色烏黑油潤厚重,帶有金屬的光澤,由內而外析出兔毫斑紋,形狀細長似毫毛,分佈勻稱和諧,形制素雅,韻致清雅雋逸。圈足齊整乾爽,落款”...
羅漢坐像,袒露瘦骨嶙峋眉鬚濃茂,睜一眼閉一眼,一派仙風道骨之貌,略微側首,小憩於奇岩上。左手撐足,右手摳足,呈翹腳姿勢,體態刻畫甚為生動,並著以寬袍,衣著皺摺自然垂瀉。整制刻畫神韻精巧而傳神,工藝精熟高妙,刻畫傳神,嫻熟暢練...
三足爐形狀端正典雅,清澈湖水藍的釉色清澄雅潤,日本淡藍色的陶器「青瓷」已經被視為最高品質的瓷器。砧青一詞源自於日本,日本將中國青瓷,於南宋時代浙江省龍泉窯的稱為「砧青瓷」。
古陶瓷,綠釉絞胎,唐風立馬雕像,肥美健壯,絞胎是唐代陶瓷的一個新工藝,將兩種或兩以上不同顏色的瓷泥糅合,一般主要是白色與褐色,分別製成泥條,然後再像絞麻花或絞花卷饃一樣將它們絞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強調絞泥形成的自然紋理,最...
定窯創燒於唐代,經過五代,於北宋時達到鼎盛時期,在元代時雖生產,仍終止於元。胎薄而輕,質地堅硬,色澤潔白,不太透明。...
仿定窯白釉劃花蓮紋葵口折沿盤,通體施白釉,釉面光亮。口沿一周呈灰黑色“青砂口”,為仿宋代定窯瓷器所鑲銅扣。底單圈劃花蓮紋,逼真地模仿宋代定窯白瓷,釉質緻密細膩,釉色恬靜溫潤,純若凝脂,但因其燒成溫度比宋代定窯瓷器高,致使釉面...
長頸瓶,喇叭形侈口,細長頸,圓腹,平底,矮圈足。胎骨輕薄,全器施青釉,釉薄而明亮。釉色粉青,釉層瑩潤,幽雅凝重,瓶底三點支釘燒,足緣滿釉,胎土呈香灰色。頸腹共飾弦紋六道,造型修長典雅。瓶身嬌小,其細長頸拉坏及燒製製作難度高,...
唇口,斜直壁,圈足。內器壁近底處描繪青花雙線圈紋,內底心一道澀圈,內底心中央處有一工字款,外器飾公雞、元寶紋飾,唇口以青花紋飾。除圈足著地處與內底心澀圈之外,全器滿釉。。圈足斷面處呈三角形,製作工藝鮮明。為臺灣地區常見的清末...
花卉紋賞碗,胎質堅密精細,胎薄而顯輕,彈指聲如磬,芒口,斜壁微弧,圈足,足牆微高。碗口曲淺而外壁微向內押入。碗內,碗底以劃花呈現一蓮花,帶方形框,第二圈以四面纏枝蓮紋展開。第三圈以二側雲紋,內包題字”玉匣聊開鏡,...
此杯侈口、矮壁、平底、淺圈足。胎壁極為輕薄透光。外壁四朵秋葵,一紅一黃二青花,並以纏枝葉紋隔開,綴有一待放花苞。葉紋奼紫赤鐵色濃,色暗無光,表面乾澀不反光,是成化鬥彩所特有的標誌彩,更是後世歷代仿造者所不能企及的色彩。
黃釉蓋罐形制端莊,圓口豐肩向下漸收,蓋上安燭焰鈕,面施黃釉,色彩鮮明,暗刻海濤龍紋為飾,工藝精湛嫻熟,韻致典雅雋秀。 底施白釉,足底露胎。底足「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書款。
「膽瓶」名稱源自外形,長頸大腹,形如懸膽。圓口、寬頸、腹碩圓。矮圈足、圈足外敞、曲線柔和狀若懸膽;底足圈內三支釘痕,部分露出淺黃色胎色。膽瓶造型典雅曲線優美,始燒於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於宋代。卧薪嚐膽勵志的寓意贏得文人共識,...
瓶身為天球瓶式樣,圓口,直頸,腹部豐滿渾圓,臥式圈足,足底施釉,足內有沾沙,「乾隆年製」雙方框二行四字楷書紅款。纏枝牡丹,綠葉彩花主題花紋搭配顏色較淺的卷草如意錦地,仿如在織錦底布加繡其他紋飾,使之產生繁花似錦的效果稱為錦上...
元代尚白色,樞府瓷是元代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是元代景德鎮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礎上創燒的一種新的瓷器品種,比之宋的青白瓷胎體要薄得很多。釉色失透光潤,色白微青,似鵝卵殼,因此又稱卵白瓷。燒造卵白釉器的窯址目前已在景德鎮湖田地...
古陶瓷 鏤空剔花 洋彩 雙層玲瓏套瓶 荷塘清趣 款大清乾隆年製
套瓶整體設計精巧,器腹飽滿且秀逸,以鏤空工藝手法裝飾“荷塘清趣”,瓶身玲瓏剔透,觀之雅趣十足。瓶上黃地五彩,荷花、荷葉立體感明顯,層次繁密,前後掩映各具姿態其間穿枝過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色彩飽滿繽紛,明快嬌豔,綠葉紅花褐枝...
古陶瓷 汝窯 天青釉 蓮瓣紋 臥足碗 碗身較矮,淺腹,碗底心內凹,以碗壁充當圈足,故稱臥足碗。器身內外施天青釉,碗外浮雕蓮瓣紋2道,蓮瓣紋以浮雕方法繪製。...
並蒂蓮被認為是善良和美麗的化身,這種蓮花有花中君子之稱。古瓷之並蒂蓮花寓意是用來祝福結婚新人,由於這種蓮花是在一枝桿子上開兩朵蓮花。所以,在寓意上也就為同根、同福、同心、同生的意思,其寓意非常理想,能帶來更吉祥的徵兆。
同治粉彩,白地美人如意水丞(水盂),同治年制,四字楷書紅彩款,形制乖巧,雅致精美,清秀淡雅,畫工精湛,釉面滋潤,釉色有透明感,水丞又稱水盂,古代讀書人用於硯池的貯水小罐,玲瓏細巧、盈手可握。
茶葉末釉渣斗,釉色墨綠,曲線優美,廣口下收,扁圓腹,淺圈足,器身遍布細密小開片,釉質勻淨,深沉凝重。渣斗,一般放在餐桌上,口部又如斗,存放渣滓,所以叫渣斗。器形小者亦用於盛放茶渣,所以也列於茶器之中,是文人書桌上的賞玩之器,...
花口折腰盤,弧壁,圈足。胎體輕薄瑩透,造型考究,器內外遍施黃釉,釉色勻淨淡雅,釉面光潔柔和,表面歲月的自然的開片及蛤蜊光,暗刻碗心一支蓮紋,外仰蓮瓣與雲鶴紋。足內亦施嬌黃釉,青花雙圈書「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此盤口觀音瓶,溜肩,鼓腹下收,器型周正,胎體結實,緻密,釉面瑩潤,修足工整。盤口回紋一周,頸部蓮花蓮葉交映,腹部繪魚藻紋,頸腹以如意紋周圈分界,近足處繪仰蓮瓣紋。青花發色濃艷,青花、釉里紅互為襯托。
古陶瓷 汝窯 天青釉 菊瓣洗 菊瓣洗的造型別緻,32瓣菊瓣紋路清晰,釉上開片,盤底三支釘。尺寸約:16.5 x 16.5 x 3.8 cm。
大願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而得名。又因其發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菩薩。亦被尊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等..諸位菩薩一同深受世人敬仰。
古陶瓷 青花 雙龍戲珠罐 圓唇,翻沿,短束頸,圓鼓腹,平底。器形古樸,胎質細膩堅實,周身滿釉,釉面自然瑩潤,雙龍戲珠灑脫靈動,青花發色淡雅,圈足內未落款。 尺寸約:21 x 21.2 x 23.6 cm
鑲嵌青瓷為高麗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類別,其裝飾技法是在原本的的器皿上刻、剔畫出圖案與線條,再填入赭、白色的粉料,並刮去溢出的化妝土,素燒後再上青釉燒製。...
日本昭和時代清水燒,藤平正文花器作品 。清水燒簡介:源自清水六兵衛、高橋道八等許多燒窯場在京都清水寺山腳下參道的五條坂界隈燒製陶磁器,之後陶器商人聚集,發展至今。又稱「京燒」,也是京都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之一。
觀音瓶器型古樸端莊,釉色月白,大開片金絲鐵線紋,圈足施醬色護胎釉,釉質精細,寶光內斂。底款浮雕三行,崇寧五年 汴京官窯 張家造。...
天青釉水仙盆,呈橢圓形狀,敞口,淺壁漸收,平底,底邊凸出窄邊稜,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有細碎開片,釉質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小如芝麻的支釘痕。整體造型...